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学名为三叶虫化石,生成于古代寒武纪的后期,距今约有五亿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一。三叶虫属海栖节肢动物,在远古时代急骤的地壳运动中,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使其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而我们看到的三叶虫化石,多是其尾部。这一部分化石镶嵌在黄绿色沉积岩里,似燕竞飞,跃然纷呈,像穿柳的春燕,寻芳的蜜蜂,采花的蝴蝶,翱翔的海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后人又形象地称这种化石为“燕子石”。燕子石,石质优良,色泽典雅,石上虫体形似飞燕,宛如浮雕,极为别致,古人曾有诗曰:“泰山然然汶水漾漾,天成燕石百宝之光。”用此石制作砚台、镇尺、笔架、摆件等各种工艺礼品,确有独特的风韵,人们称其为“难得的天然艺术珍品”。
燕子石历史悠久,宋、明、清时代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宋人笔记中已有记载,明曹昭《格古要论》也有详细记述。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时,有“蝙蝠石又名墨”的记载,还提到齐人曾以蝙蝠石制砚,这里的蝙蝠石即燕子石。清朝大诗人王士桢偶得此石,如获至宝,即命巧匠做“多蝠砚”一块,被当代人视为宝砚,因而与“端砚”齐名。
燕子石质地坚韧而湿润,抚之如凝脂,上有群燕竞舞,姿态优美,韵味独特,格调清新,别具情趣,雅俗共赏,故深得中外文艺界、知识界人士赞赏,成为馈赠、收藏、实用的珍品,被国内外友人誉为“中华一绝”。著名书画家范曾老先生,曾为莱芜燕子石题写了“峥嵘化石亿年沉,纷纷燕子入残痕,轰然地裂无边火,铸就浑浊太古魂”的诗篇。已故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吴伯箫也曾为之题词“且喜飞燕入紫云”。著名书法家魏启后赞美燕子石“亦柔、亦坚、亦方、亦圆、亦璞、亦妍、亦人、亦天”。石刻专家石可老先生对燕子石制品特别喜爱,曾多次到莱芜指导开采、加工和销售。
燕子石种类繁多,石上的“燕子”姿态变化无穷,妙趣横生。大者如手掌、手指,小者如蚊蝇,颜色有青、灰、褐、黄等,其中以金黄色为上品。石板厚的、块型大的,可制作大型摆件,如砚台、花瓶、文具等;小的可制作小乌龟、鸡胸坠、十二生肖等工艺品;下脚料可用粘合剂制作各类玩具和观赏品。
燕子石雕刻在总体风格上不求过多人为的雕琢修饰,而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追求浑厚粗犷、古朴清雅的艺术美。用燕子石制作的文房四宝,古朴典雅、大巧若拙、别具情趣,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
位于莱城南部20公里处的云台山周围便有燕子石矿藏,储量较大。当地政府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有计划开采。近几年,市内先后出现了好多家小有名气的燕子石艺品厂店,主要有莱芜第一家燕子石等,他们在继承燕子石传统制砚工艺基础上,按天人合一的理念,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因材施艺、因彩运思、随类意匠、返璞归真、独辟蹊径,又开发出了上百种名优产品。产品容诗、书、画、石刻于一体,故身价倍增,名声大振。特别是寿石斋燕子石工艺品厂生产的产品,曾在北京大学、国家地质部、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单位陈列展出过,被专家学者誉为“珍品中的精品”。如今,燕子石工艺品已成为莱芜特有的旅游纪念品,一些国内出差、出国考察的人员,都会带上几份燕子石工艺品馈赠亲朋好友,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