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大师:打造山东文化人才高地

出席山东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名誉馆长聘任仪式领导嘉宾合影出席山东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名誉馆长聘任仪式领导嘉宾合影孙守刚向许嘉璐等四位名誉馆长颁发聘书孙守刚向许嘉璐等四位名誉馆长颁发聘书

  导语:3月15日上午,山东省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以下简称“四馆”)名誉馆长聘任仪式在北京举行。许嘉璐、单霁翔、王文章、刘大为分别作为山东文化系统“大师引进工程”引进的四位大师,被聘为山东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名誉馆长。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现场为四位名誉馆长颁发聘书。四本红皮聘书,分量虽轻,但其内含的期望与责任却很重。

  名誉馆长简介

  许嘉璐

  1937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主席,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第八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会会长。

  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学术著作及工具书多部,主持完成《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二十四史全译》等大型文化工程及国家863项目“中文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主持“中文信息处理”后续工程项目以及《二十四史今注》的编辑与出版。1986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单霁翔

  1954年7月生,江苏江宁人。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出版专著《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并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王文章

  1951年生,山东寿光人,原文化部副部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发表艺术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撰写、主编出版有《艺术体制改革与管理初探》、《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澳门艺术丛书》、《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梅兰芳赴美京剧图谱》、《京剧大师程砚秋》、《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多部著作,多次获国家级学术奖项。组织和策划过《携手筑长城——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演出和展览活动。

  刘大为

  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其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

  主要作品有《漠上》、《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晚风》、《帕米尔婚礼》、《草原上的歌》、《马扎归来》、《布里亚特婚礼》、《雏鹰》、《幼狮》、《张华壮曲谱新篇》、《小米加步枪》、《辉煌之路》、《帕米尔高原的婚礼》、《巴扎归来》、《人民公仆》、《雪线》、《远山》、《雪域生灵》等。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速写》、《刘大为作品集》、《刘大为小品集》、《刘大为水彩画作品》等。

  山东文化人才工作扎实推进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在3月15日举行的山东省“四馆”名誉馆长聘任仪式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向与会嘉宾解释,为全面提升山东省“四馆”的学术形象和品牌影响,打造全省的文化重镇和文化窗口,山东省文化系统在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艺术馆、省美术馆率先实施“大师引进工程”,延聘国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学术声望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大师分别担任名誉馆长,以大师为引领,形成高端学术科研团队,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四馆”发展活力,促进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幅提升“四馆”的文献学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社会教育水平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山东“大师引进工程”始于2012年。这一年,山东及时调整充实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文化厅2012年人才工作重点项目及职责分工》,确定了大师引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高端人才引进等13项重点人才工作,明确了牵头处室,落实了工作责任。2012年8月,山东省文化厅组织召开全省文化系统人才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2—2020)》征求意见稿。

  在精心筹备实施“大师引进工程”的同时,山东注重统筹推进各类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2012年4月14日,山东省县市区长文化建设高层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济南举行,之后,首批参加培训的学员赴浙江大学进行专题培训;2012年3月11日至4月29日,2012年度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在济南开班;从2012年开始,山东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了“三支一扶”项目,让大学生到基层文化单位指导帮助当地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基层广大群众文化生活;2012年4月23日至26日,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全省文化产业新任管理干部培训研讨班在济南举办,全省17个市的80余位文广新局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面,2012年山东实施“全省百团青年艺术家成长计划”,举办了“京剧新秀培训班”“全省导演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青年演员的艺术水准和能力;组织“党旗下的艺术家”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了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从艺60周年研讨会,坚定了青年艺术家加快成才、献身艺术的理想信念。此外,2012年,山东省电影学校成功更名为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确定了以早期艺术学历教育为主体、以艺术考级和艺术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方向,成为山东省“早期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人才培养是基础,引进人才同样不可或缺。2012年山东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在山东画院、山东省美术馆等单位引进2名博士,8名高级专业人才,努力改善了人才队伍的结构。同时,借助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的契机,以项目合作、委托创作、定向约稿等方式,邀请全国一流主创人员加盟,面向全国征集300多部舞台剧本,为备战“十艺节”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杨又青、作曲家莫凡、编剧陈亚先等全国文化艺术界知名专家签约加入山东省艺术创作,为打造艺术精品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正在打造大型原创交响音乐诗画《黄河入海流》、京剧《铁血鸿儒》、吕剧《大染坊》、话剧《严复》、大型杂技剧《聊斋遗梦》等精品剧目。

  2012年,山东努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山东省文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省17市及省直文化单位的800多名体制内和体制外文艺人才共同参与,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深化文化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创造出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尽管文化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徐向红也坦承:与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相比,山东省文化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馆简介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中国十大图书馆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几代人的呕心沥血,艰苦奋斗,辛勤访求,藏书规模日趋宏大,特色日趋鲜明,现馆藏文献670余万(册)件。

  截至2011年底,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文献670余万(册)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的藏书体系。其中轻工、医学、哲学等门类的收藏已达研究级水平,而齐鲁方志专藏、海源阁专藏、易经专藏、山东革命文献等收藏为海内翘楚。齐鲁方志海内现存约600种,而该馆馆藏528种,善本58种,《(万历)兖府志》则为海内孤本。海源阁专藏计2280种3.2万册,约占海源阁全部藏书的1/3,并有较多名人手迹,如林则徐、翁同书、吴式芬、钱仪吉、许翰等人的书札。该馆收藏易经文献1317种,总计2205个版本,近万册。另外,该馆收藏的《唐人写经卷》、蝴蝶装宋刻《文选》、巾箱本宋刻《万卷菁华》、蒲松龄手稿《聊斋文集》、王士祯批校《昆仑山房集》稿本等均为传世珍品。

  山东省图书馆现有对外服务窗口44个,每周开放66.5小时,办理各种借书证12个,日平均接待读者5000余人次,并与我国香港地区以及日本、朝鲜、美国、英国等国家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1956年起对外开放。

  该馆馆藏历史文物14万余件,近、现代文物及文字资料13万余件(册),自然标本8000余件。该馆馆藏历史文物中,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藏品丰富。此外,甲骨、商周青铜器、陶文、封泥、汉印、汉画像石、汉银雀山竹简、历代石刻、书画及善本图书,均有丰富的珍藏。馆藏自然标本有10多个门类、近200个品种。其中三叶虫、泰山燕子石、恐龙化石及山旺化石,在国内外古生物、地质诸学科方面颇有影响。山东省博物馆出版著作有:《大汶口》、《曲阜鲁国故城》、《馆藏书画选》、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 《古钱新探》、《双行精舍书跋集存》等。

  2010年11月16日,山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并更名山东博物馆,开启了文博事业的新篇章。山东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高74米,建成后在馆舍面积、展陈环境、自动化管理、文物保护等硬件设施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汉),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甲骨文(商),颂簋(周),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鲁国大玉璧(战国),郑燮双松图轴(清),亚丑钺(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九旒冕(明)。

  山东省艺术馆

  山东省艺术馆成立于1957年,承担着组织全省性、导向性、示范性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全省文艺骨干;组织指导全省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建成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等工作职能。

  内设机构10个,设有办公室、老干部科、物业管理部、表演艺术指导中心、视觉艺术指导中心、社会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理论调研信息中心、社会文化服务中心、数字文化建设管理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馆内设有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陈列厅、综合活动厅、舞蹈排练厅、各种艺术培训教室等文化活动厅室,较好地发挥了文化阵地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艺术馆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仪式前的演出、上海世博会山东周开幕式迎宾演出、踩街巡游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区展示、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上百场。先后连续11年获山东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单位称号;曾荣获文化部7个群星奖,在全国第一次、第二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部评定为“一级馆”。

  山东省美术馆

  山东省美术馆建立于1977年6月。具有收藏陈列美术精品、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项职能。

  山东省美术馆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展览与交流、收藏与研究、创作与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山东省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建馆以来,通过征集、收购和接受捐赠等形式,收藏近、现代各类美术作品500余件, 民间艺术作品2000余件;举办展览800余个,接待观众300余万人次。

  山东省美术馆是山东省承办“十艺节”的重要场馆之一,将为“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等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山东省美术馆总投资近6亿元,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现代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定位为独具特色、设施先进、品位高雅、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美术馆。建成后的山东省美术馆,将以优美的建筑形象,鲜明的建筑个性,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凸显山东文化特色,富有时代气息,集收藏、研究、展陈、教育、交流、服务于一体,学术、教育和休闲功能形象并重的文化标志性建筑。

  “大师引进”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

  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苏 锐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山东省文化系统在山东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率先实施“大师引进工程”,聘请国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学术声望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大师担任名誉馆长,以大师为引领,形成高端学术科研团队,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四馆”发展活力。

  今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关键而紧迫的任务是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人才并且能够人才辈出的时代,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完善公共体系,打造艺术精品,都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加快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十艺节”在山东举办,也有助于山东培养造就各个文化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提升艺术创作、演艺等水平。

  以群星奖为例。为争取在“十艺节”上取得更好成绩,山东着力做好参赛作品的创作评选工作。各地市的老年舞蹈团、少儿合唱团等社会文化演出优势被深度挖掘,涌现出一批质量过硬、专业水准较高的艺术作品。而这其中,人才队伍的作用最为关键。

  省级文化荣誉制度是山东省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项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在当前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人才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探索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是培养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激发文化工作者创造活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2012年举办的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从艺60周年研讨会上,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在讲话中重点强调了建设省级文化荣誉制度的重要性。他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把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彰奖励制度和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当地文化建设实际,遵循文化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杰出文化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机制。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近年来,随着山东省迈向文化强省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愈发迫切。可以说,制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措施,是适应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

  馆长感言

  许嘉璐

  山东在全国较早提出打造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近几年,山东省文化事业每年都迈出坚实的脚步。经济高潮必然伴随文化高潮,文化高潮的到来指日可待。“大师引进工程”是山东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最好表现。

  单霁翔

  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山东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山东文化发展在全国有口皆碑。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山东博物馆始终是全国博物馆的旗帜。

  王文章

  很高兴有机会为山东文化发展做一些工作,同时也为山东当代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近年来山东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涌现,人才辈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齐鲁大地的文化滋养。我将尽自己的力量,为山东文化发展做更多努力。

  刘大为

  近年来,山东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作为山东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此次受聘担任山东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我将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山东美术事业和文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结语

  基于“人才强省战略”考虑也好,或拟将山东“四馆”打造成文化重镇也罢,“大师引进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山东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物不足的问题,更能带动全省文化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引进大师有利于激发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活力,实现观念上的突破。名家大师的引领作用将全面提升“四馆”的学术研究和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四馆”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

  “发展文化缺这缺那,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人才。”在山东“四馆”名誉馆长聘任仪式上,许嘉璐的发言一针见血。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全国各地文化发展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领域引进大师,成效究竟如何现在定论为时尚早,让我们共同期待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到来。

 

Copyright 2012 - 2013 莱芜市一家燕子石工艺品厂. All Rights Reserved.
厂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圣井村 手机:13206347696(莱芜) 18560148200(济南) 邮箱:343217765@qq.com